以大数据应用提升工商部门价值

2014-06-10 | 发布部门:红盾信息网站 | 字体显示: [] [] []

 

李  钰  周洪美

 

  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工具和分析手段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从广义上讲,是从各种类型的海量信息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有了大数据的这种能力,人类思维和决策的方式及方法将进入更高层次,才能真正实现从“智能”走向“智慧”。

  一、公共管理进入大数据时代

  据IDC监测统计结果,2012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2.7ZB(1ZB为1万亿GB),而这个数值还在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将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一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作为公共管理执行者的政府在履职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数据。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政府拥有的数据量仅次于离散式制造业,大于新闻传媒业、流程式制造业和银行业。国外政府非常重视大数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都推出了自己的大数据计划。中国政府在“十五”以来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基本实现了政务数据电子化,为政府大数据分析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应用有助于建设效能政府,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拥有充分的信息,这就要借助大数据分析。在政策制定阶段,数据分析是决定政策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在政策实施阶段,数据分析能够有效监控政策实施情况,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调整;在政策评估阶段,数据分析可以用来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依据。数据驱动的政府将更有效能,基于数据的决策机制将更加科学合理。
  大数据应用有助于建设阳光政府,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数据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通过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数据资源公开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比较经典的例子是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CAA)在互联网上为公众提供实时的天气预报数据,还非常友好的提供批量数据下载功能。据估算,仅全美发电厂基于相关数据优化资源每年就能节省经费1.66亿元。
  大数据应用有助于建设协同政府,提升政府部门协作。“协同政府”(Joint-Up Government)是许多致力于政府改革的欧美国家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新的改革趋势,强调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我国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开展的企业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不能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能靠设立新的“超级部门”,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围绕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大数据的包容性将打开政府各部门间的边界,信息孤岛现象大幅消减,数据共享成为可能,政府各机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高,同时大数据将极大地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工商大数据的独特优势

  工商部门在履行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职责过程中,采集和掌握了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从出生到消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主客体及行为信息。对应于自然人户籍登记,工商部门的市场准入工作,就是确立“经济户籍”(曾经在系统和社会上也称“经济户口”)的过程,由此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信息经过汇总(通过互联网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就形成了“国家经济户籍库”。随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建立完善,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县级局、工商所五级联网已经贯通;总局和省级局两级数据中心已基本建立,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基本能实时完成。目前,工商部门掌握的“国家经济户籍库”有一千多万企业法人和数量庞大的非法人机构(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共有1560.63万户企业,4510.46万户个体工商户),从主体总量保守估算,占国家法人库的90%以上。
  与其他部门相比,工商数据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商数据的全面性,工商部门掌握了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专等全部市场主体的信息,是全量数据而非抽样数据,是区域经济的“户籍库”;二是工商数据的全周期性,工商部门掌握了企业从出生、成长、监管乃至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是连续性的时间数据而非截面数据,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乃至区域经济的成长变化规律;三是工商数据的细粒度,工商数据是细化到每个市场主体的数据,而非汇总后的统计数据,能够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四是工商数据具备即时性的特点,工商数据变动基本上能够在数据库中实时反映出来;五是工商数据还对经济运行具有先行性的特点,工商数据中市场主体的发展变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资本的流动情况。资本作为经济活动的源泉,经常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资本流动体现了对未来实体经济走势的判断。
  因此,立足工商数据资源,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相关研究探讨市场主体发展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工商角度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影响,对相关部门准确判断经济形势、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合理调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工商大数据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构建

  宏观经济管理中利用先行指标的变化来预测经济走势,对决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好的先行指标应当能够及时提前反映经济走势的变化,且具备数据真实可靠,获取经济快捷,编制科学合理等特性。工商企业登记数据作为市场投资行为最直接的反映,能够用来构建经济预测的先行指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依托工商企业全量登记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该指数与GDP、公共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表现出稳定的先行关系,能够提前1—2个季度预判宏观经济走势。
  2008年6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经济危机影响凸显,而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在7个月前的2007年11月就开始下滑,提前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1月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出现反弹,比2009年7月财政收入增速出现反弹提前了6个月。对于2012年的经济下行引发财政收入增幅的放缓,以及近期财政收入的企稳回升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也提前2—5个月有所体现。研究同时发现,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与GDP增长率也有类似的先行关系。这表明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能够先行感应经济形势变化,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全国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和财政收入移动平均调整后同比增长趋势图

  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编制过程包括指标初选、数据预处理、指标分类和指数合成四个阶段。初始指标的选择尽可能涵盖企业的成立、成长、发展、消亡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同时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变化特点。初始指标选择了不同维度(规模、行业、主体类型)的企业新设、注销、投资额和注册资本等33个指标。
  为了能够准确发现不同指标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关系,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主要包括对数据的异常值处理、季节因子调整、数据标准化以及量纲转化等,以此减少孤立事件、季节波动以及随机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与GDP、公共财政收入等基准指标进行时差相关分析计算,根据其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变化关系,将初始指标分成了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和弱相关指标四类,并选择对宏观指标具有先行关系的10个指标作为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基础指标。对基础指标值进行主成份分析,将主成份的系数标准化后作为指标合成的权重,最终合成了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指标的变动信息。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其环比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发展趋势。

  四、加强大数据应用,提升服务能力

  工商大数据是一座蕴含巨大财富的宝藏,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流程,能够形成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这些成果能够服务各个方面,能够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与其他部门建立数据共享,能够提升工商工作的效能,能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指引。如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市场主体发展进行持续动态监控和量化评测,能够评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效应的持续性;另一方面还可对新进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对增量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经济贡献和就业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定量评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未来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成果带动工商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在工商数据分析工作中,应当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提升数据质量。应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责任制度、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数据质量监测和纠错工作机制等,提升工商数据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工商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
  (二)引入外部数据资源。通过外部数据的引入,能够更好的体现工商数据的价值。如通过工商数据与地方生产总值、一般财政收入的关联分析,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提供较好的预测作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了更好的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应整合各种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了工商数据的深度和价值。
  (三)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除了常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外,以实际业务需求为指导,以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数据挖掘等为理论基础,以决策、管理和服务为目标,针对分析主体和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与建模,用以提供分析、预测、预警等符合实际业务需求的服务。通过相关分析模型,能够探寻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脉络,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提供重要的先导指标,发现区域和行业的投资特点,监控产业结构变化升级,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投资者进入市场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整合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一方面发挥工商系统内部员工的智慧,让他们完全参与的数据分析系统工作中,将工商专业知识与数据分析结果相结合,另外积极引入“外脑”,“外脑”们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着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充足的信息资料,对决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比较,观察处理问题时容易做到客观、公正。通过对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整合,分析系统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李钰,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周洪美,龙信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摘自《工商行政管理》2014年05月下第10期。

 


访问量: 旧版回顾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备案号:黑ICP备16009198号-1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高谊街65号 邮政编码:150018  网站邮箱:sgsjgkb@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14  

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