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扎根型”基层党组织

2018-09-17 | 发布部门:红盾信息网站 | 字体显示: [] [] []

着力建设“扎根型”基层党组织

 

范杰武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贯彻落实组工会议精神,当前必须着力建设“扎根型”基层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委会的诸多管理和组织功能处在快速变迁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汲取税费的职能削减,多重因素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基层党建工作出现“悬浮化”特征,基层党建弱化、虚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城镇,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城镇社区呈现陌生人社会的特征,大大增加了基层党组织“扎根”基层的难度。深入剖析“悬浮型”基层党组织的症结,努力建设“扎根型”党组织,是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一、防止基层党组织出现“悬浮化”现象

 

  基层党建工作的“悬浮化”现象,是指基层党组织脱离群众,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到位,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等发挥不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集中体现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党员吸引能力不强、疏于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有的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党的组织制度不完善,党员与群众的联系难以常态化;有的党员在思想上对组织的认同度低,理论学习不及时不扎实,党性修养欠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现象依旧存在,不同形式的腐败问题仍然突出,党员先进性、纯洁性较弱,等等。在这样的“悬浮”状态下,群众的想法或利益诉求难以通过党组织渠道畅通表达,党组织也无法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最终导致基层党组织不关心、不了解、不回应、不解决群众需求,失去群众支持的风险增高。

  基层党组织的“悬浮化”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规模空前的城镇化浪潮带来基层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巨大挑战。例如,农村青壮年人口包括中青年党员大规模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发展力量不足;城市街道社区人口的就业多元化和职住分离导致“口袋党员”现象,基层支部难以开展正常的党组织生活。第二,基层党建工作与传统乡村治理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基层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传统治理思维的挑战,例如基层党组织建设受血缘、地缘、亲缘等因素影响,有的党组织受制于熟人社会的习惯,软弱涣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第三,党组织自身建设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有的基层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中并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完善,缺乏与时俱进的整体思考与工作创新。第四,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存在着条块分割、上下级财权事权不匹配等问题。权责不平衡,基层干部的心态容易失衡,工作开展不顺畅,“庸懒散浮拖”等现象不在少数,基层党组织的“悬浮化”就表现出来了。

 

  二、建设“扎根型”基层党组织的路径

 

  与“悬浮型”基层党组织相对应,“扎根型”基层党组织在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形成和凝聚党员思想共识、培育基层干部务实作风、推动执政资源下沉等各方面都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建设“扎根型”基层党组织。

  第一,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避免“两张皮”。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避免党务与政务、村务工作相分离,党的工作虚化、边缘化。这种“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党建工作,也不利于业务工作。应注重探索基层党务工作者专职化,增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与基层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紧密衔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通过国家权力有效改造基层社会,在基层治理结构有效变革的基础上,构建简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机制。特别要注重改革基层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破解党建条块分割的难题。通过统筹条块资源,打通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逐步解决基层权责不平衡问题,防止“庸懒散浮脱”等现象出现。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执政重心和资源向基层下沉、落实群众路线是克服基层党建“悬浮”现象、构建“扎根型”党建的必由之路。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必须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构建“双轨政治”:第一轨,从群众中搜集民意,真正发挥协商民主机制的作用和党代表联系群众的职能;第二轨,把搜集到的民意变成决策执行下去,作为对民意的及时反馈。在两轨的衔接互动中,使人民群众在互动和参与中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魄力和工作实效。

  第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党的建设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满意作为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展协商论坛、强化党代表常任履职、培育基层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市民文化精神,着力培养基层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扎根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通过现代化方式方法,更好地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五,立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的支撑,执政重心下沉需要相应规模的财税资源、人力资源、专家智库资源保障。例如,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党扎根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有效载体。此外,网格化、信息化的党建目标更加依赖移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数字平台的技术保障。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城镇社区治理网格化创新,立足大数据运用,网格化治理出现了新趋势:把物理网格与数据网格重叠起来,建立智慧党建网络体系。基层党组织既可以依赖线下平台,也可以运用线上平台,形成全空间、全领域、全要素的管党治党格局。通过强化服务体系的区域化,落实服务管理模式的网格化,从严抓好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的落实。

 

                                                                                  (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访问量: 旧版回顾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备案号:黑ICP备16009198号-1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高谊街65号 邮政编码:150018  网站邮箱:sgsjgkb@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14  

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154号